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王导谢安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五、《昌谷集》卷二一
晋中兴,称王谢,一而二安石,皆以不能恢复中原责之。
窃以为过矣。
当典午不竞以来,士大夫慷慨立事,志远而才短,否则清谈高视,漫不以世务介意。
有人焉如、安沉浮委折于群儿角逐之内,焉得不贤?
然自王敦、桓温之徒,扰乱王室,其来也如归,其去也如寄。
不病笃,不敢称其死;
温不病笃,不敢缓其篡。
江左之不亡幸耳,乃欲责之擒刘曜,枭石勒,醢苻坚,而轘姚苌,无乃过耶?
以识量清远之资,识元帝于潜龙未用之时。
洛阳则劝其归藩,镇建业则劝其兴复。
患难未除,则讨陈敏馀党以振起之;
士论未归,则引名贤骑从以厌服之。
勠力王室,不肯作楚囚对泣
去非急之务,行清静之政,置谏鼓,立谤木,使晋氏偏有东南,称制者十有一帝。
身相三君,每见亲任辅佐,中兴之功不可掩也。
神识沉,风韵调畅,渔弋山水而不以为遁,禁锢终身而不以为困。
一旦居公辅之寄,任弼谐之责,镇以和静,御以长算,不存小察,宏以大理
戒秦任商鞅之弊,沮桓冲勤王之师。
身退广陵,志在东山
安之出处本末,指不多屈。
论中兴而数、安,诚不为过。
然尝怪以得君行志之秋,委以大义灭亲之事,逆臣王敦近在门内,不以杀管、蔡之例为比,又从而纵臾之。
之踪迹,不可以缕数也。
之举兵内向也,专以刘隗、刁协为名。
人徒知、协二子与不相好耳。
考其本末,则初相元帝,亲近无二。
刘隗用事,渐见疏远。
协崇上抑下,为王氏所嫉。
既作逆,又请诛王氏。
之切齿二子,非特一日。
则举兵而诛、协,不可谓非之意矣。
录尚书事也,召周顗、戴渊问之,畏其人望,犹欲使为公辅。
尝极力救不知,故三问于,而皆不答。
欲杀而滥及于渊,久乃自悔。
则无罪而诛、渊,不可谓非谋矣。
温峤、陈逆状,深恨之,移书于,以为太真别来几日,已作如此等事。
明帝东宫欲废之,问及百官,声色俱厉。
逆折奸谋,惟温峤一人耳。
孰亲于,不闻有所正救。
设使无故而废太子得以辞其责哉?
此犹可也。
王彬、王舒皆王氏之党也,尝数之罪,祸及门户,实在坐,反欲使谢过。
王含、王应既败,舒使人迎而沉之。
刺史而累迁,不过为会稽内史,封爵且不及焉,之不乐于败明矣。
祖逖之事权,谁实为之?
刘琨之死而不问,谁实纵之?
以中兴风鉴自任,使天下之有志者皆不得志。
固本无反谋,而心之所欲,每与王敦、苏峻合。
大抵之遇事,往往多其私意,望其公正耿介,断不可得。
是以明帝在殡,嗣皇未立,群臣议进玺于成帝受顾命,乃独以疾不至。
其后舆疾而来,则卞壸实迫之也。
成帝之逼迁石头实失其故节。
其后遣人取之,曾无赧容,则陶侃实讥之也。
郭默贼杀刘胤即以豫州赏之。
其后斩父子,始服公论,则陶侃实专之也。
庾亮舅执朝柄,趋势者多归之。
既不平,每有「元规污人」之叹。
苏峻之攻庾亮,知中朝之有隙也。
亮之不为刘隗、刁协,适不与谋耳。
成帝每幸宅,下车先拜,又拜其妇曹氏,受之不疑。
侍中孔恒密表其非,可以愧矣。
闻之乃曰:「王茂弘驽疴耳,若卞望之之岩岩,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峰岠,当敢尔耶」?
则卞壸之死于先锋,亦之所不与也。
孔恒之不为卞壸,适未有隙耳。
元帝、导、顗、协、渊为腹心,明帝、亮受遗诏,不杀不逐,导意不止。
为累朝大臣,官至司徒丞相太傅,权至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假黄钺,爵至郡公号至仲父,其他如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给班剑鼓吹羽葆,皆非人臣所常得。
坐视贼臣犯阙至再三,至蒙尘天子,陵辱妃后,其初始于争权,而其后乃至于党亲。
苏峻之后,以为天下莫己若矣。
每发一言,举坐莫不赞美,喜同恶异,不恤国事,文中子之所谓敬犹有遗论焉。
谢安以简得名,故迹之着于外者犹有限。
其望尘而拜温也,人或以为怯矣。
其以壁后置人而却温也,人或以为勇矣。
得捷书而不动声色,人或以为静。
过户限而不觉折屐,人或以为躁。
大要仕进之心,始于桓温之辟召;
却敌之谋,亦出于玄琰之尝试。
挟恩威则易掣肘,决胜败则难肆志也。
王彪之之沮新宫也,得其道矣,辞屈而犹或为之,不可谓服义。
武帝之立精舍于殿内也,失其道矣,坐视而不能止之,不可谓守正。
然方之于,犹在可贷。
之才实过于,而其事之着见乃复若此。
士大夫适遭其逢,固有幸不幸者。
苟不出于己私,而以公道行之,始可以论幸不幸矣。
汉官仪上 其一百四十一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桓帝时侍中乃存(《艺文类聚》作「刁存」,《野客丛书》二十五作「刁协」。案:刁存是也。刁协晋人,误),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
鸡舌香小辛螫,不敢咀咽,自嫌有过,得赐毒药。
归舍辞决,欲就便宜。
家人哀泣,不知其故。
赖寮友诸贤闻其愆失,求视其药。
出在口香,咸嗤笑之。
更为吞食,其意遂解。
存鄙儒,蔽于此耳(《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职官部》,《艺文类聚·人部》,《太平御览·人事部》、《职官部》、《香部》)
王导 东晋 · 贺循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八
「代祖武皇帝初成太庙,时正神既七,而有杨元后之神,时亦权立一室。
永熙元年,告世祖谥于太庙八室」。
刁协案,元皇后于太庙东阴室中安神主,不增立一室(《通典》四十八)
刁协太兴初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尚书令协,抗志高亮,才鉴博朗,朕甚喜之(《初学记》十一。《御览》二百十引《晋中兴书》。)
尚书令刁协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临淄万户封,又植少有美才,能同游田苏者。
今晚生蒙弱,何论于此!
间封此儿,不以宠稚子也。
亡弟当应继嗣,不获已耳。
家丞庶子,足以摄祠祭而已,岂宜屈贤才以受无用乎(《晋书·琅邪王焕传》)
刁协(四年)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知难而退,诚合兵家之言。
然小贼虽狡猾,故成擒耳,未战而退,先自摧衄,亦古之所忌。
且邵存已据战垒,威势既振,不可退一步也(《晋书·蔡豹传》)
庾冰书论赠刁协 东晋 · 蔡谟
 出处:全晋文
夫爵人者,宜显其功;
罚人者,宜彰其罪,此古今之所慎也。
凡小之人犹尚如此,刁令中兴上佐,有死难之名,天下不闻其罪,而见其贬,致令刁氏称冤,此乃为王敦复雠也。
内沮忠臣之节,论者惑之。
若实有大罪,宜显其事,令天下知之,明圣朝不贬死难之臣。
《春秋》之义,以功补过,过轻功重者,得以加封;
功轻过重者,不免诛绝;
功足赎罪者无黜。
虽先有邪之罪,而临难之日党于其君者,不绝之也。
孔宁、仪行父亲与灵公淫乱于朝,君杀国灭,由此二臣,而楚尚纳之。
传称有礼不绝其位者,君之党也。
若刁令有罪,重于孔仪,绝之可也。
若无此罪,宜见追论。
或谓明帝之世已见寝废,今不宜复改,吾又以为不然。
夫大道宰世,殊涂一致,万机之事,或异或同,同不相善,异不相讥,故尧抑元凯而舜举之,尧不为失,舜不为非,何必前世所废便不宜改乎?
汉萧何之后坐法失侯,文帝不封而景帝封之,后复失侯,武昭二帝不封而宣帝封之。
近去元年,车驾释奠,拜孔子之坐,此亦元明二帝所不行也。
又刁令但是明帝所不赠耳,非诛之也。
王平子、第五猗皆元帝所诛,而今日所赠,岂以改前为嫌乎!
凡处事者;
当上合古义,下准今例,然后谈者不惑,受罪者无怨耳。
周仆射、戴征西,本非王敦唱檄所雠也。
事定后乃见害耳;
周筵、郭璞等并亦非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
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
自顷员外散骑尚得追赠,况刁令位亚三司
若先自寿终,不失员外散骑之例也。
就不蒙赠,不失以本官殡葬也。
此为一人之身,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
厉为臣之节乎?
宜显评其事,以解天下疑惑之论。
又闻谈者亦多谓宜赠。
凡事不允当,而得众助者,若以善柔得众,而刁令粗刚多怨;
若以贵也,刁氏今贱;
若以富也,刁氏今贫。
人士何故反助寒门而此言之?
足下宜察此意(《晋书·刁协传》)
奏请缓征徐龛 东晋 · 刁协
 出处:全晋文
臣等伏思淮北征军,已失不速,今方盛暑,冒涉山险,山人便弓弩,习土俗,一人守阨,百夫不当。
且运漕至难,一朝粮乏,非复智力所能防御也。
书》云宁致人,不致于人。
宜顿兵所在,深壁固垒,至秋不了,乃进大军(《晋书·蔡豹传》。尚书令刁协奏。)
驳孙文上事 东晋 · 刁协
 出处:全晋文
诸侯夺宗,圣庶夺嫡,而况天子乎?
自皇祚已来,五十馀年,宗庙已序,而文攻乎异端,宜加议罪(《通典》五十二。建武初孙文上事,宣帝支子不应祭,豫章京兆二府仆射刁协。)
复肉刑议 东晋 · 刁协
 出处:全晋文
圣上悼残荒之遗黎,伤犯死之繁众,欲行刖以代死刑,使犯死之徒得存性命;
则率土蒙更生之泽,兆庶必怀恩以反化也。
今中兴祚隆,大命惟新,诚宜设宽法以育人。
然惧群小愚蔽,习玩所见而忽异闻,或未能咸服。
愚谓行刑之时,先明申法令,乐刑者刖,甘死者杀,则心必服矣。
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
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晋书·刑法志》。《通典》一百六十八,尚书令刁协等议。)
讨钱凤诏二年七月 东晋 · 晋明帝
 出处:全晋文卷九
先帝以圣备应运,创业江东司徒导首居心膂,以道翼赞。
大将军敦参处股肱,或内或外,夹辅之勋,与有力焉。
阶缘际会,遂据上宰,杖节专征,委以五州。
刁协、刘隗,立朝不允,敦抗义致讨,情希鬻拳,兵虽犯顺,犹嘉乃诚,礼秩优崇,人臣无贰。
事解之后,劫掠城邑,放恣兵人,侵及宫省
背违赦信,诛谬大臣;
纵凶极逆,不朝而退。
六合阻心,人情同愤。
先帝含垢忍耻,容而不责,委任如旧,礼秩有加。
朕以不天,寻丁酷罚,茕茕在疚,哀悼靡寄。
而敦曾无臣子追远之诚,又无辅孤同奖之操,缮甲聚兵,盛夏来至,辄以天官假授私属,将以威胁朝廷,倾危宗社。
朕悯其狂戾,冀其觉悟,故且含隐以观其终。
而敦矜其不义之强,有侮弱朝廷之志,弃亲用羁,背贤任恶。
钱凤竖子,专为谋主,逞其凶慝,诬罔忠良。
周嵩亮直,谠言致祸;
周札、周筵累世忠义,听受谗构,残夷其宗。
秦人之酷,刑不过五。
敦之诛戮,傍滥无辜,灭人之族,莫知其罪。
天下骇心,道路以目。
神怒人怨,笃疾所婴,昏荒悖逆,日以滋甚,辄立兄息。
以自承代,多树私党,莫非同恶,未有宰相继体而不由王命者也。
顽凶相奖,无所顾忌,擅录冶工,辄割运漕,志骋凶丑,以窥神器。
社稷之危,匪夕则旦。
天不长奸,敦以陨毙。
承凶宄,弥复煽逆。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今遣司徒导,镇南将军丹杨尹峤,建威将军赵胤武旅三万,十道并进;
平西将军邃率兖州刺史遐、奋武将军峻、奋威将军瞻精锐三万,水陆齐势;
朕亲御六军,左卫将军亮,右卫将军护军将军詹,领军将军瞻,中军将军壶,骁骑将军艾,骠骑将军、南顿王宗镇军将军汝南王示右,太宰、西阳王羕被练三千,组甲三万,总统诸军,讨之罪。
罪止一人,朕不滥刑。
有能杀送首,封五千户侯,赏布五千匹。
冠军将军邓岳志气平厚,识经邪正;
前将军周抚质性详简,义诚素著;
功臣之胄,情义兼常,往年从敦,情节不展,畏逼首领,不得相违,论其乃心,无贰王室,朕嘉其诚,方任之以事。
其馀文武,诸为敦所授用者,一无所问,刺史二千石不得辄离所职。
书到奉承,自求多福,无或猜嫌,以取诛灭。
敦之将士,从敦弥年,怨旷日久,或父母陨没,或妻子丧亡,不得奔赴,衔哀从役,朕甚悯之,希不凄怆。
其单丁在军无有兼重者,皆遣归家,终身不调,其馀皆与假三年,休讫还台,当与宿卫同例三番。
明承诏书,朕不负信(《晋书·王敦传》)
显赠刁协 东晋 · 殷融
 出处:全晋文
王敦恶逆,罪不容诛,则协之善亦不容赏。
若以忠非良图,谋事失算,以此为责者,盖在于讥议之间耳。
即凶残之诛以为国刑,将何以沮劝乎!
专逼之时,庆赏威刑专自己出。
是以元帝虑深崇本,以为比,事由国计,盖不为私。
昔孔宁、仪行父从君于昏,楚复其位者,君之党故也。
况协之比君,在于义顺。
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
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
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晋书·刁协传》)
追赠刁协本官诏咸康中 东晋 · 晋成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协情在忠主,而失为臣之道,故令王敦得托名公义,而实肆私忌,遂令社稷受屈,元皇衔耻致祸之原,岂不有由!
若极明国典,则曩刑非重。
今正当以协之勤有可书,之逆命不可长,故议其事耳。
今可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尽,然或足有劝矣(《晋书·刁协传》)
洛州刺史刁遵墓志铭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七
高祖协,玄亮侍中尚书左仆□□□□□□□□□□□□□□□□□□□□夫人彭城曹氏,父羲,梁国□□□□□□□□□□□□□□□□□□□曾祖太伦,侍中徐州司空义阳□□□□□□□□□□□□□□□□祖畅,仲远,晋中书令、金紫左光禄大夫,□平□□□□□□□□□□□□□□父雍,淑和,皇魏使持节、侍中、都叔扬豫兖徐四州□□□□□□□□□□□□□□徐豫冀三州刺史东安简公
夫人琅邪王氏,父□□□□□□□□□□□公讳字奉国勃海饶安人也。
姓氏之兴,录于帝图,中叶□□□□□□□□□□□广渊,谟明有晋。
祖父以忠肃恭懿,联辉建□。
□见者世往传闻□□□□□□□□□之外,不复铭于幽泉也。
公禀惟岳之灵,挺基仁之德,忠□本于立□□□□□□□□以小节而求名,无虚誉以眩世,少能和俗,于人无际,但昂然愕然者有□□□□□□侍中中书监司空文公高允,皇代之儒宗,见而异之,便以女□焉。
太和中□□□□□寻拜魏郡太守
宽明临下,而德洽于民。
正始中,征为太尉高阳王咨议参军事。
王以公有古人之风,器而礼焉俄而转大司农少卿,均节九赋,以丰邦用。
莅事未几,迁使持节都督洛州诸军事、龙骧将军、洛州刺史
公之立政,惠流两疆,平阳慕化,辟地二百。
方一江沔,成功告老。
上天不吊,忽焉降疾。
熙平元年秋七月廿六日,春秋七十有六,薨于位。
朝廷痛悼,百寮追惜,赠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兖州刺史,侯如故,加谥曰惠,礼也。
惟公为子也孝,为父也慈,在臣也忠,居蕃也治。
兄弟穆常棣之亲,朋友著必然之信。
尊贤容众,博施无穷,载仁抱义,行藏罔滞,温恭好善,弥笃。
小子整等泣徂年之箭骏,痛龟筮之告祥,奉灵轜而号恸,迁神柩于故乡。
二年岁次丁酉冬十月己丑朔九日丁酉,窆于饶安城之西南孝义里,皇考仪同简公神茔之左,松门永閟,深扃长键,庶飧石于下壤,仰志德于幽泉。
其辞曰:
攸攸绵绪,帝□(亻量)之胤,驿代贞贤,自唐暨晋。
明哲迭兴,忠能继俊,在洛云居,徂扬岳镇。
氛鲸兴虐,金历道亡,于昭我祖,违难来翔。
位班鼎列,朝望斯光,显显懿考,奉构腰璜。
依仁挺信,据德摽明,纽龟出守,入赞台衡。
惠沾千里,道懋槐庭,清风遥被,徽音远盈。
曰登农贰,播稼是司,巍巍高廪,礼教将怡。
边城俟捍,戎氓伫治,秉旄肃命,董牧宣威。
方叔克壮,燕奭遐龄,庶乘和其必寿,泣信顺而徂倾,攀号兮罔诉,摧裂兮崩声,铭遣德兮心已糜,刊泉石兮恸深扃。
夫人同郡高氏。
父允,侍中中书监司空咸阳文公(碑拓本。案,此石乾隆中出土,缺一角。其铭云:帝亻量之胤,亻量字难识,当是帝尧,借侥为之,侥又变作亻晁,从人从晁,此碑复误为亻量耳。)
周弘正太常 陈朝 · 沈炯
 出处:全陈文卷十四
臣闻玉舄(御览作马)雕楹,不取材于蟠木,丹珠绣黼,岂袭冕于薜萝
何则?
适用各有其宜,朝野不可一指,叔孙之野外定礼,倍资典实,刁协之躬为唱引,岂易其仪,傥九宾阙相,封禅失仪,责以司存,云谁之咎?
况南史执简,转见违才,君举必书,尤难妄冒(《初学记》十二,又见《艺文类聚》四十九,《御览》二百二十八,皆有误字。案文苑英华六百七十七有徐陵王太尉僧辩贞阳侯书二首,又为陈司空答贞赐侯书一首,是时徐陵贞阳侯军中何得为王陈作答书乎?其误无疑。张溥取《英华》之书二首及《梁书》王僧辩传之启二首编入沈炯集,而割弃为陈司空答书一首,尤无据也。今以《英华》之书三首编入梁阙名文,以《梁书》之启二首编入王僧辩文。)
王与马 清 · 洪亮吉
王与马,共大下。
将军前,丞相亚。
将军无谋丞相诈。
丞相将军,三州势堪藉。
事成为王失为霸。
呜呼将军遽叱咤。
鼓频频,肆逆氛。
丞相大义已灭亲。
白旗悬首烦将军王敦王导秉政时人语日王与马共天下永昌元年率众内向以诛刘隗刁协为名死悬首南桁莫敢收葬者)
颂六十二首 其五 唐 · 道世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玄亮吐清气,神响彻幽笼(一作「聋」)
登台发春咏,高兴避希(一作「希避」)踪。
乘虚感灵觉,(一作「渔」)振思童。
摹写天歌梵,冀布法音同。
哀婉(一作「忘高」)故不下,飘(一作「飖」)扬数仞中。
比丘歌声呗,人畜振心钟。
斯由畅玄句,即感雁游空。
神朝(一作「期」)发筌悟,豁尔自灵通(见同书同卷《呗赞部》。注一作者,为《法苑珠林》卷五十《呗赞篇音乐部》之异文。)
因梦有悟(一作寤)835年 唐 · 白居易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交友沦殁尽,悠悠劳梦思。
平生所厚者,昨夜梦见之。
梦中几许事,枕上无多时。
款曲数杯酒,从容一局棋(棋酒皆梦中所见事)
初见(一作是)韦尚书弘景,金紫何辉辉。
中遇李侍郎(建),笑言甚怡怡。
终为崔常侍玄亮,意色苦依依。
一夕三改变,梦心不惊疑。
此事人尽怪,此理谁得知。
我粗知此理,闻于竺乾师。
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
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李光祖所藏远祖迁定海县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四、《攻愧集》卷七一
天福八年,乃石晋高祖之末吴越第三世弘佐之三年。
同光改元武肃王建国以来二十有一年矣。
是时吴越虽奉中原正朔,事皆专行,令丞银茜之赐,岂复有关于晋朝
况此告不称敕而称制,盖吴越国承制而行者也。
或者犹疑官制印文等全似中朝,考之《五代史》,吴越更名所居曰宫殿,府曰朝,官属皆称臣,遣使册海中诸国,封拜其君长
又《通鉴》言建国之始,仪卫名称多如天子之制,教令下统内曰制敕,将吏皆称臣,惟不改元,置百官,有丞相侍郎等。
范鲁公五代通录》云:「自称吴越国王参佐称臣,僭朝廷百僚之号。
府曰朝廷,但不改年号而已」。
《通鉴》又有「宝正」之称,《五代史·十国年谱》载至六年而后已。
平章事等官虽不可遍考,亦有可言者。
中书侍郎郑遨,《五代史·一行传》有郑遨,隐居华山唐明宗左拾遗、晋高祖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则是隐居不仕。
天福四年已卒,且不与越相干,非此郑遨也。
翰林学士、行礼部侍郎知制诰元德昭后为吴越丞相,及事弘佐与俶。
至显德三年周世宗使吴越出兵击南唐时犹在相位,所谓「丞相不欲出师」者。
元本危姓,危仔倡信州武肃武肃恶其姓,遂易元氏,德昭仔倡之子。
熙宁中参知政事章简公绛厚之德昭之孙也。
苏魏公章简公神道碑言「曾祖仔倡」,又言「祖德昭武肃王称制,用以为相,官至右仆射侍中」。
晋国公铭曰:「宪宪公祖,遂相钱塘」。
然则此为吴越之告无疑。
给事中曰辇,右丞玄亮,皆未详。
门下侍郎平章事曰鼎者,疑是林鼎
武肃罗隐、林宾客,元瓘以镇海节度判官林鼎掌教令,恐至弘佐时为平章事未可知。
武肃尝列宾佐将校名氏于纪功碑阴者五百馀人,而见于史者如沈崧、沈瑫、皮光业辈不过十数人,其他不可得而见。
姑叙其可见者,以俟博古之君子云。
五代乱世,仕于晋朝与仕于吴越,不足为轻重,要欲辨其所自耳。
李氏藏此告二百五十馀年,得以存先世之旧,信可尚也。
光祖所记清泰三年闰十一月,正当后唐废帝之末晋高祖改元天福之际,乾祐元年汉隐帝之初也。
并书之。
题某君所画周仲智刁协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佞人与郑声,远放恐不及。
奈何伯仁闇,卧病授以隙。
壮哉裂帛声,敏手得迅击。
馀响殷殿廷,风雨鬼神泣。
意其怒叱时,铁面凛山立。
君从何处想,下此夺魂笔。
好谋事则成,惟中乃皇极。
射鼠掉轻心,徒具六钧力。
王敦诚不义,指斥何太激。
奉觞太夫人,辞苦馀叹息。